賴允政在接獲捐贈通知時,正巧工作最為忙碌,加上家人初時不了解造血幹細胞捐贈,這個因緣幾乎就要斷了線;好在慈濟志工不放棄,加上兄姊協助說服父母,才拉緊了這條髓緣生命線,完成捐贈。
施打白血球生長激素及捐贈時,向來不怕打針抽血的他,還是難免有些辛苦,但不斷對自己打氣:「要勇敢!對方身體的不舒服一定比我痛苦百倍、千倍,我們一起努力吧!撐過一切!」
捐贈後,透過受贈者每一年寄來的卡片得知── 移植很成功,也慢慢回復正常的生活,回學校就學,而且還到海外學醫,「我覺得這是一種愛的傳承。我的造血幹細胞給他一些機會,他以後是懸壺濟世的醫生,是大醫王,會給無數人機會。這實在是一個美好的結果。」
幾年來,也有多次相見歡的機會,但不是賴允政出差在海外,便是林志龍出國念書。錯過了幾次見面的機緣,賴允政心想也好,只要他健康了,不需要特別見面。
二○一九年,林志龍即將從澳洲的醫學院畢業,趁著耶誕假期返回臺灣;在臺達電子南科分公司擔任主管的賴允政,也剛好返臺開會,因緣俱足,在完成捐贈九年後,十二月十一日來到花蓮靜思精舍,準備相見。
相見歡前一刻,林志龍一家人情緒既激動亦感動,有太多的感恩與感觸要分享。志龍的爸爸林真福醫師,回想起孩子治療過程,他從醫者變成患者家屬,看著太太傷心欲絕,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熬過來的。他原本以為自己可以很鎮定,談起過去種種還是數度哽咽淚崩:「說好不哭的……如果沒有上人的慈悲心,創辦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,沒有師兄、師姊們的努力,我們大概也沒有辦法擁有這個小孩。」
林志龍回憶,罹癌當時只有十五歲,化療與放射治療確實讓身體很不舒服,生活課業上也與同學脫節嚴重落後,心理上很是挫折,不過幸好都過去了。
林志龍說,也想藉此機會向父母感恩,「謝謝我的家人無私的付出,也謝謝我弟弟,因為我的生病,他被放逐了一陣子。不好意思,謝謝你們。」
媽媽饒建芳感恩孩子的懂事,感恩他為了不讓父母擔心,總是默默承受病苦,也因為他的不喊痛,更讓他們心疼與擔心。「如果志龍使壞一點,對我們發脾氣,也許我們會比較好過一點!也因為他從不在我們面前喊痛,一旦他說不舒服時,便是真的很難受了。」孩子生病,父母的心就像走鋼索,絲毫不敢大意。
饒建芳感恩一路上遇見的貴人,感恩醫療團隊的照護,感恩孩子的老師陪伴補課,也因為太多感恩無以回報,她走入慈濟,參與了骨髓關懷小組的行列。開始執行任務時,才知道原來這麼難,沒有假日、沒有日夜之分,尤其要去勸捐更是艱難。
每當要去勸捐,林真福醫師成了她最有力的後盾,不是幫忙解說,就是帶著醫師執照去協助抽血,更在課堂上向學生分享器官捐贈與造血幹細胞捐贈的重要,用行動支持慈濟骨髓幹細胞中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