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二○二○年的春節年假,我們和許多人一樣前往臺南鹿耳門聖母廟「走春」。這間媽祖廟,香火鼎盛,遠近馳名,逢年過節都會吸引各地的遊客前來燒香祭拜,祈求平安納福。
每年就屬大年初一至初五遊客量最多,平均一天可湧入十幾萬人次。由於廟方的認同,提供一區攤位讓一群慈濟志工以「接棒」的方式,一連五天輪流在聖母廟向會眾宣導環保及靜思好話,其中還可見環保志工的身影,穿梭在絡繹不絕的人潮中。站在廟前石獅旁的志工正彎下腰,試著從一包包已被丟滿垃圾的袋中找尋可回收的資源,裏頭的資源在志工眼中如寶,回收一個賺一個,賺的不是錢,而是心安。對他們來說,能減少地球負擔比什麼都重要。
一年一度難得的春節假期,看見志工們甘願布施年假,歡喜和大眾結善緣的精神,實在令人敬佩。志工分享:「雖然過程中覺得疲累,但是做完之後卻很有踏實感。」或許,這就是志工們過「心」年的歡喜之道!
好玩的環保遊戲
寺廟規模之大,我們再往前走到大雄寶殿的廣場時,發現有一區特別吸引小朋友的目光,原來是志工運用回收的紙捲、紙板、乒乓球等物製作成環保高爾夫,小朋友可以拿著竹竿製成的球桿推桿,進洞後繼續往下一關體驗。一系列的闖關遊戲包含:認識健康飲食、節水方法、蔬食好處、鼓勵帶環保餐具等。這是慈濟志工吳麗姮師姊的創意巧思,她將理論知識轉為輕鬆有趣的活動,藉由遊戲引起動機,透過操作獲得成就感。比起理論式的灌輸,情境式的體會更能達到寓教於樂的效果。
除此之外,麗姮師姊還親自到現場與民眾互動分享。師姊深知這是很難得三代同堂的機會,心想能透過教育宣導的方式,不僅跟孩子有互動,也能與家中的長輩交流,是很有意義的事,便期許來年還有機會與更多人結緣,讓環保與健康都能落實在生活中。
對的事要堅持做
住在聖母廟附近的周淑茹師姊,早年在元宵節過後看見廟方的垃圾量大增,於是發揮環保志工的精神,從一人開始撿起回收物,並在二○一○年偕同黃惠珠師姊邀約志工,於過年期間入廟撿回收物,至今剛好滿十年。
淑茹師姊有感而發地說,每一年的活動需要人力支援,但是過年期間,志工們各自有家庭活動要兼顧,二來也會掛心志工往返的安全,加上自己本身不擅長統籌規畫,愈接近春節年假心情就愈沈重,一度生起取消活動的念頭。就在心煩意亂之際,師姊虔誠祈求菩薩,剛好翻開《靜思語》:「無論處於任何領域,堅守崗位、向前精進,才能成功。」這句話就像給師姊打了強心針,並決定不再三心二意,對的事堅持做下去就對了。
如今,廟宇不變,人潮如往,淑茹師姊做環保的心念堅定,身邊還多了一群志工協助承擔,不管是布置規畫、載運回收、遊戲設計或是環保宣導,志工各司其職,這是師姊最感恩歡喜之事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