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護專創校時期,陪伴五專部的孩子至今,每隔四、五年承接新班級時,懿德媽媽按往例跟孩子約了家庭訪問。
有一年,班上一位瘦小的女生── 小沛,只要聽到懿德媽媽說要去家訪,就會開始哭不停,媽媽們幾番安慰,也沒有讓她打開心門。直到期末,班導師告訴雪珠說,這孩子考試成績很好呢!雪珠於是讚歎小沛:「我們要去你家裏拜訪媽媽,主要是向她請教,如何把你教得這麼優秀?」
小沛這才鬆口說,媽媽在水泥公司打工,但每天下班之後就去喝酒,很晚才回家;她還有一個妹妹才四歲大,每天都在鄰居家玩、在鄰居家吃飯,直到深夜,媽媽才去鄰居家把妹妹抱回家睡覺。
媽媽和妹妹寄宿在舅舅家,「舅舅家在警察局旁邊,如果找不到我媽,問警察就知道她在哪裏了。」自己的媽媽去哪裏,都要問警察,難怪孩子有難言之隱。
跟小沛對話的隔天,雪珠等人依據她提供的地址去家訪,也真的先到警察局詢問。警察卻反問道:「你們是她什麼人?我們正在找她的家人,她酒後發生嚴重車禍,現在正在慈濟醫院。」這消息讓這群媽媽們著實嚇了一跳!雪珠立即想到,此刻傷患在醫院有醫師照顧,無助的小沛應該更需要他們這群媽媽;她趕緊跟小沛電話聯絡,同時趕往慈濟醫院會合。
到醫院開刀房外,小沛一看到雪珠,激動地撲到她懷裏大哭。唉!這聰明、憂鬱的孩子,到底承受了多少的家庭悲劇啊?「爸爸呢?家裏還有沒有其他大人?」雪珠問。
小沛搖搖頭說,她從來都沒看過自己的爸爸;媽媽還沒生下她,就跟父親分開了;媽媽後來再跟另一個男朋友生下小妹,但也分手了。她和妹妹跟著媽媽回娘家,但是外公、外婆也老了,身體不好。她考上慈濟的公費生,自己可以獨立生活了,但她還是愛媽媽、還是擔心小妹。
小沛像在求救,也像找到什麼力量似的,一口氣把家裏的真實情況都告訴雪珠:「舅舅整天喝酒,不做事,舅媽很會罵人;唯一的阿姨,自己也嫁得不好。我好怕媽媽會死掉……雪珠媽,你說我該怎麼辦?」
雪珠心好酸,還是給這阿姨打電話,告訴她孩子的媽現在的情況。阿姨遠在外地,一時也沒有辦法趕來花蓮。那晚,雪珠就陪伴小沛到凌晨兩點,直到媽媽從手術房出來。
後來,雪珠把小沛的家庭狀況提報給慈濟基金會社工,孩子一家自此成為慈濟的照顧戶。事情過了,雪珠才回想起來,不知是什麼時候,這孩子叫她「媽」了……她想起上人說的「甘願做,歡喜受」,不就是這感覺嗎?